通風設備系統按照工作動力不同,一般有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兩種。通風設備主要通風管道,室內送、排風口,室外進、排風裝置,風機,除塵器以及控制系統等組成。常用的通風管道的斷面有圓形和矩形兩種,同樣截面積的風道,以圓形截面省材料,而且其流動阻力小,因此採用圓形風道的較多;常用的送、排風口有以下幾種:百業風口、空氣分佈器;風機中離心式通風機和軸流式通風機是常用的兩種;除塵器主要有重力沉降室、旋風除塵器、袋式除塵器、濕式除塵器和靜電除塵器等。
為減少死亡車禍發生,美國政府借鏡瑞典經驗,將解決問題重心放在降低車禍致死率,而非車禍本身。
■One concept that works: focus on lowering the number of fatalities rather than crashes.
車禍死亡率在美國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多為酒醉駕車與駕駛開車不專心等。這也促使美國政府企圖借鏡瑞典經驗,以減少車禍死亡人數。
車禍傷負壓排風扇亡人數銳減2/3
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與哥特堡等兩大城市,過去5年期間道路使用率雖然穩定增加,不過車禍死亡人數卻不見成長。自從該國政府在20年前開始思考如何減少死亡車禍發生時,該國交通事故的傷亡人數也因而銳減約三分之二。
瑞典交通運輸局的交通專家李伊(Anders Lie)指出,瑞典政府在尋求對策時,突破以往傳統思考模式。他解釋當局不再把重心聚焦於減少車禍發生,而是訴諸於將車禍致死率降到最通風設備低。
他說,「民眾經常犯錯或出現疏失」,因此李伊認為交通規則與基礎建設需要將這些人為錯誤納入考量,而重新進行設計。
舉例來說,美國民眾通常會在時速45英里的汽車旁行走或騎自行車。不過李伊認為這些地區的限速應降至25英里。他所提的數字是參考瑞典交通運輸局與歐洲新車評估計畫聯手進行的一份研究報告。
他表示,行人被時速18到25英里汽車撞死的風險是「非常、非常小」。他說這樣限速對於住宅區是可接受的範圍。不過在大城市,限速應設定在30英里、高速公路則為50英里。
一般觀念都知道熱空氣上升的原理,所以在屋頂開設太子樓或裝設自然通風球,但都還是無法達到改善悶熱及通風不良的困擾。負壓排風扇利用空氣對流原理將廠內熱氣、穢氣完全排出廠外,由裝設地點的對向,大門或窗戶補入新空氣,可計算整廠每秒的風速,每小時的換氣次數任何悶熱、通風不良等問題均可改善。要作好一件通風工程,必須精確計算面積、體積、斷面積及正確器材之選擇才能完全解決通風不良 、 悶熱的困擾。
美國多州與城市目前都有更新道路或訂定法規等計畫,以因應道路安全問題。全美高速交通安全協會上月告知國會,將對減少車禍相關議題啟動新的研究調查。
此外,瑞典政府還針對長期設定車禍零死亡人數的目標,至於在短期、也就是2020年,則將死亡人數目標降至220人,比2017年的253死亡人數減少13%,這意味每日死於車禍人數不到1人,低於1990年的1天兩人。
在瑞典發展的許多策略,雖然看似簡單但都有科學根據。像是降低限速、嚴罰酒醉駕車與強化駕駛的交通教育等。另外還有官員認為,重新設計道路可能比企圖改變駕駛行為更有效率。
瑞典當局已投下巨資裝置護欄,降低可能發生的頭部撞擊機率;此外,環狀道路的設計,則可減少十字路口造成的交通事故。
瑞典政府還對汽車業者施壓,要求他們製造具有頂尖安全設備的汽車,這包括如果駕駛沒有察覺到前方有物體,即使無法踩煞車也有自動煞車系統代勞,以及協助汽車保持在原車道的車道保持輔助系統。這些功能雖然無法全數避免人為錯誤出現,不過仍有助減少這些疏失所造成的影響。
開車使用手機難矯正
事實上,在瑞典與其他地區,最難修正的人為錯誤還是邊開車邊用手機。瑞典政府最近才對開車使用手機下禁令。只不過迄今各國法規與技術都似乎無法降低開車用手機釀成的事故。
此外,未來預料將有愈來愈多自駕車上路,勢必為交通安全再添新的問題。雖然業界與民眾都希望自駕車能比人為開車更加安全,不過這樣期待短期間卻恐怕還難以實現。
留言列表